《世界秩序(World Order)》,亨利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著,胡利平、林华、曹爱菊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英文原版于2014年9月出版),570页。
全书分为序、九章和最后的小结,基本上按地域(欧洲、中东、亚太、美国等)分别讲述了区域国际关系的演变和现状(是的,非洲、大洋洲、拉美基本不在他也就是美国外交的考虑范围内),尤其注重分析了法国、俄罗斯、伊朗、印度、日本、中国、美国等各大国的历史和发展及外交宗旨;最后对新技术给外交和国际均衡提出的新挑战做了精彩的总结。
外交官最怕突发事件,最喜欢建立在均衡状态下的稳定;基辛格认为,近代世界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制衡基础上的韦斯特法利亚秩序开始的(虽然他可能没分析过中国的春秋战国历史);古罗马帝国后,查理大帝昙花一现,统一了欧洲,但很快这个大陆又陷入了分裂与纷争;哈布斯堡君主查理无意统一,而且又承认了新教的合法地位;奸诈多谋、不择手段的de Richelieu为路易十四奠定了强大法国的基石,也让太阳王走向扩展,在欧洲各国混战的背景下,韦斯特法利亚会议召开,欧洲均势外交体系诞生。腓特烈大帝统一和强大了普鲁士,挑战法国的优势,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横空出世又让体系经历了又一番风雨。横跨欧亚两洲的俄国在彼得大帝的代领下逐步强大,而这个生性喜好扩张的帝国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等各帝王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辉煌(按书中说法,俄国领土在1552年到1917年间平均每年扩张10万公里的领土!);亚历山大大帝阻止了拿破仑的疯狂;伟大的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并让它变成欧洲强国,一战爆发,终结了韦斯特法利亚体系。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合约》又为让欧洲陷入堕落的二战埋下了伏笔。战后的欧洲沦为美苏的附庸,而苏联的分解让民主国家赢了一着,但今天的欧洲已难替世界游戏制订规则了。
虽然肯定不失片面,但讲述中东局面的第三四章至少让我受益匪浅。伊斯兰是个基因里就以扩展为天职更教导所有穆斯林“圣战”的狂热宗教;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争斗、萨达特及拉宾的被暗杀;西方寄予厚望的“阿拉伯之春”失败,说明了民主不是空中楼阁,还是要建立在坚实的文化、经济、社会、政治基础上。伊朗(什叶派领袖)和沙特阿拉伯(逊尼派老大)的对立、多国混战的无政府状态、几千年的宗教纷争、和极端的伊斯兰主义ISIS的出现造成复杂、暂时无解的局面。第四章《美国与伊朗》主要讲的是伊朗的局势。这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古国在被伊斯兰征服后,上世纪70年代突然转变成了以什叶派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组织,支持周边国家的恐怖组织,反美,并开始发展后果不堪设想的核武器。今年7月14日,全面协议达成,伊朗保证全面接受核检查,在未来15年不发展核武,将现有资源减少或转化成民用技术。
亚太部分对印度和日本重点做了分析。日本的历史(丰臣秀吉、二战)告诉我们,这个坚韧而又狡黠的岛国注定要扩张。基辛格对印度的考底利耶所作的《政事论》着墨颇多,总的说来,这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实力为基础的治国理论。近代印度施行的是中立、利己的外交政策。第六章对中国的治国方略与外交路线的演变也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概括了5代领导人的政绩(对习的点评是:“这体现了这一届领导班子的远见和勇气,但也一定会造成一段时期内的波动和不稳定”),还捎带涉及了北朝鲜问题。
占据得天独厚战略地理位置、矢志建立基于民主自由的“山巅之城”的美国其实也是在一系列的扩张后才有如今的广大土地的。“门罗主义”更把美洲确立为外人勿进的美国后院。西奥多 罗斯福对国际政治中以实力做背景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所谓“说话温和,手持大棒”。威尔逊提出美国要做世界的良心。富兰克林 罗斯福、老布什等这些谈判高手都注意给对手留面子。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美国的所有对手,二战后美国GDP占全世界的60%,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等诸位总统对外都被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费尽周折,因为历时较长,国内受到了很大质疑,而作者对尼克松的外交成果是非常肯定的(当然,那个时候是他任国务卿之际),他对福特、卡特也评价正面,但篇幅很小。老布什是基辛格眼中的外交高手;美国二战后打了5次仗,除了老布什指挥的海湾战争,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都充满痛苦,因为美国低谷了战后的复杂文化、传统、政治、宗教局面,无法帮助该国重建新秩序(考虑到两次世界大战是战争打到局势已较明朗时美国才参战的,是不是能说美国只能被当枪使?);说到底,美国可以消灭一个政权,但无法杀光所有当地人。
最后一章《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也非常有意思。原子弹等毁灭性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战争、国际关系的理解和掌控程度,而核扩散是所有大国的心头之患。新的网络、通讯技术的出现使国家在情报方面更强大,也带来了网络安全等会给国际关系带来挑战的头疼问题。而爆炸性的数据反而可能抑制了知识的获取,让智慧变得更加遥不可及。民主国家的选举变成了网络公关,而侧重于满足受众即时情绪的候选人,是能在山崩地裂之际拯救国家的合适领导人吗?
总的来说,虽然这书很厚(但是字很大),但对于问题的复杂性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国际关系简史。回顾过去,总不免“事后诸葛亮”之嫌,不过正如基辛格精辟地指出的,“历史之于国家犹如性格之余个人”,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关系问题,会让我们对今天新闻里天天报道的各种国际新闻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不再有管中窥豹、满头雾水之感。至少这书让我在欣赏完作者《论中国》这部巨著之后,再打开同出其手的《大外交》一书的强烈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