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九谈之七:电影
邹: 你喜欢看电影吗?
艾: 没有人不喜欢吧?
邹: 你喜欢哪类电影?
艾: 一个黑的房间里银幕上一闪一闪地进到另一个状态,随便一段故事、一段心情,梦或幻想什么的,很难说喜欢哪一类型。只要是日常经验没有的,把一个很假的事讲得很真,不可能的事说得很神,很傻的电影我也喜欢。
邹: 特别喜欢的导演?
艾: 中国的少,国外的多些。我觉得玩这个东西,要玩得时间比较长,在意识形态上更自然一些。国内的总是别别扭扭,虽说也有不错的导演,相对来说不那么自由。国外呢,故事更神奇一些。
邹: 比较喜欢的有塔可夫斯基?
艾: 单说导演,他确实是好的,不仅是电影,他对文学、历史、诗歌和画面的理解是完整的,对他的阅读有困难,他的电影不给人一种快感,把人带到了一个只有塔可夫斯基才可以把人带入的特殊的状态。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生命信仰,类似的导演少有。黑泽明也是好的。
邹: 塔可夫斯基是在苏联什么样的语境下出现的呢?
艾: 塔可夫斯基承载了俄罗斯文化的厚重和它的特殊处境,如果电影跟文化有关的话。塔可夫斯基一生等于只拍了一部电影,其他的导演有不同题材、方式、类型的选择,塔可夫斯基是没有这些可能性的。他的文化困惑和电影语言的一致,这种品质和他的电影的哲理是一体的,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由之路,宗教性很强。把信仰和人生美学同时放在电影当中,走自己的路,他了不得。
邹: 他的七部半电影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艾: 我觉得都像是一部,《镜子》《乡愁》还是《牺牲》,就是一部片子。里面的情节,对时间的理解,事件中的人的行为的诗意处理重建了电影现实和生活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智慧的解释。
好莱坞电影中也有很好的片子,但让人看了不产生这种意识、这种类型的思考。电影是一个产业,里面放了很多味精,讨人喜欢,娱乐是它必然的状态。这显然有不愉快的一面。本来是个坐台小姐,你必须要化装才对,这么一个逻辑,现在电影就是这样。当然也有大家闺秀素面朝天的,但是眼神是透着诱惑或期待着被诱惑。你看这帮人的片子进了电影节,屁眼就露了出来。
没有品质的导演,对电影的理解是失败的,对人的理解是失败的。拍一两个漂亮镜头,一段好戏。看了那么多,拍一场好戏有什么呀,屁都不是。拿个奖,也都自以为是个人物了,中国导演的那个劲儿,就是电影行业里的乡企老板,每天琢磨怎么翻新做花样,东挪西抄跟卖袜子似的,就是想把票房给弄上去。这太不易了,你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做这事,完了还哭,还装疯卖傻,搞得生死诀别似的。
邹: 解放之后,包括现在的第五代、第六代的导演的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们都是把一种社会学的揭露作为一种手段,在国际上有所影响,但是,真正的对电影或者文化的理解太弱了。
艾: 因为中国就是那种状态。社会贫困了那么多年,造成种种瘫痪和萎靡,然后忽然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谁先富起来呢?那些投机者先富起来。谁胆大呀?谁有靠山谁胆大。谁是靠山啊?这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流氓社会。
邹: 你觉得是社会问题呢,还是导演的修为不够?
艾: 都有关系,有社会对文化的限制,社会鼓励更差的东西。在前苏联那种高压下,塔可夫斯基能拍那些东西,能说那些话,跟个人有关系。中国没有人,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形成过力量,剩下的就是一统天下的娱乐。只是从娱乐角度去谈会怎样呢?可能性就很小,最后就剩下春节联欢会的相声了。
邹: 一部电影,重要的是反映人性本质的东西,或者能揭露出一个社会的真实状态。那么,中国电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艾: 中国有电影吗?根本就没几个电影,每年能公演的有几个?
邹: 你如何看汪家卫?
艾: 把台湾和香港电影都算上,我看过《色戒》,还有香港武打片什么的,有些片子没法看下去,像汪家卫啊什么的,几分钟就没法看了。
邹: 你看没看过《黑客帝国》?
艾: 看过,我喜欢。香港的那部《无间道》,看的时候我还真的震惊,无论剧本、导演,还是摄影、剪接啊,都有特殊的地方在,很奇怪香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
邹: 香港的警匪片是世界上拍得最好的。
艾: 有一种他们的劲儿,一种不同的语言,那种劲拍出来挺牛的。他们不能谈文化,只能玩没文化,没文化就是他们的文化了,你要装有文化,靠换衣服啊之类,挺恶心的,那种挺傻的。
邹: 我看得最过瘾的电影就是《黑客帝国》,尤其是第二部。并不是一种武打场面给我的启示,它处处透着比较哲理的思辩,据说法国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参与了剧本的写作。我觉得它提示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就是充分地把哲学溶入一部电影,不同常识的人看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喜欢武打场面的,喜欢热闹场面的,看着也很过瘾,喜欢思考的,看它也能看出东西来。
艾: 我没仔细看,觉得是不错的片子。
邹: 黑泽明的电影你喜欢哪部?
艾:《七武士》。《没有季节的小墟》也很喜欢,一个叫花子在垃圾堆上生活,感人。
邹: 大岛渚的片子喜欢吗?《感观王国》。
艾: 那么多年前曾经有过那样的片子出现,怎么还会有《色戒》这样的傻片,就是说你丫到底看过电影没有。后来看《断臂山》,不到十分钟,拍得还好。
邹: 我发现社会主义国家和原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都比较沉重,包括苏联的片子,南斯拉夫的片子。
艾: 这些国家在寻找意义,消费主义国家在否定含义。在否定含义的时候,片子的娱乐性观赏性强。电影的语言涉及到风格,涉及到人对世界的看法。《教父》拍得好,同类片中少有这么好的,它又很好莱坞,地道的好莱坞。
邹: 我感觉好莱坞更多的是产品,而不是作品。
艾: 产品也是作品,作品也是产品。现在设计也是艺术,艺术也是设计,越来越难分。
邹: 但是我觉得作品和产品有一个界限,产品为了销售,首先考虑的是市场。
艾: 产品的可复制性更强。一件作品提供一个多层面的理解,它不必是晦涩的,也有可能是大众欢迎的,这也是可能的。
邹: 你喜欢看记录片吗?
艾: 我不太喜欢记录片。记录片看到的,是它记录的那个现实,那个现实本身决定了它的生命,缺少了人在里面的能力。
邹: 拿一个电影导演和艺术家比较,我个人认为导演要比艺术家更高,因为他控制的东西比艺术家控制画面或者一个装置要困难。
艾: 不是这样的。因为限制大,所以他的自由程度就少了。比如建筑要比雕塑的可能性大,那么同样,它只有一些简单的本质性思考。因为电影始终是在少数人手里,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很少,有些技巧,投资大,所以呢让一帮傻二经营着。
邹: 你有没有想过拍电影?
艾: 想没用。应该是先做再想,想有个鸟用,谁都可能去想。拍是实践,是理解本身,这是重要的。并不是说你想拍的电影具有必要性的时候,含义才具有必要性,它自然就会出现。
邹: 如果你想拍的话,你会从哪个角度拍?
艾: 不知道。可能是没有角度,一个无法解释的状态,建立另一种可能。
(2007月11月21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邹: 你喜欢看电影吗?
艾: 没有人不喜欢吧?
邹: 你喜欢哪类电影?
艾: 一个黑的房间里银幕上一闪一闪地进到另一个状态,随便一段故事、一段心情,梦或幻想什么的,很难说喜欢哪一类型。只要是日常经验没有的,把一个很假的事讲得很真,不可能的事说得很神,很傻的电影我也喜欢。
邹: 特别喜欢的导演?
艾: 中国的少,国外的多些。我觉得玩这个东西,要玩得时间比较长,在意识形态上更自然一些。国内的总是别别扭扭,虽说也有不错的导演,相对来说不那么自由。国外呢,故事更神奇一些。
邹: 比较喜欢的有塔可夫斯基?
艾: 单说导演,他确实是好的,不仅是电影,他对文学、历史、诗歌和画面的理解是完整的,对他的阅读有困难,他的电影不给人一种快感,把人带到了一个只有塔可夫斯基才可以把人带入的特殊的状态。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生命信仰,类似的导演少有。黑泽明也是好的。
邹: 塔可夫斯基是在苏联什么样的语境下出现的呢?
艾: 塔可夫斯基承载了俄罗斯文化的厚重和它的特殊处境,如果电影跟文化有关的话。塔可夫斯基一生等于只拍了一部电影,其他的导演有不同题材、方式、类型的选择,塔可夫斯基是没有这些可能性的。他的文化困惑和电影语言的一致,这种品质和他的电影的哲理是一体的,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由之路,宗教性很强。把信仰和人生美学同时放在电影当中,走自己的路,他了不得。
邹: 他的七部半电影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艾: 我觉得都像是一部,《镜子》《乡愁》还是《牺牲》,就是一部片子。里面的情节,对时间的理解,事件中的人的行为的诗意处理重建了电影现实和生活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智慧的解释。
好莱坞电影中也有很好的片子,但让人看了不产生这种意识、这种类型的思考。电影是一个产业,里面放了很多味精,讨人喜欢,娱乐是它必然的状态。这显然有不愉快的一面。本来是个坐台小姐,你必须要化装才对,这么一个逻辑,现在电影就是这样。当然也有大家闺秀素面朝天的,但是眼神是透着诱惑或期待着被诱惑。你看这帮人的片子进了电影节,屁眼就露了出来。
没有品质的导演,对电影的理解是失败的,对人的理解是失败的。拍一两个漂亮镜头,一段好戏。看了那么多,拍一场好戏有什么呀,屁都不是。拿个奖,也都自以为是个人物了,中国导演的那个劲儿,就是电影行业里的乡企老板,每天琢磨怎么翻新做花样,东挪西抄跟卖袜子似的,就是想把票房给弄上去。这太不易了,你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做这事,完了还哭,还装疯卖傻,搞得生死诀别似的。
邹: 解放之后,包括现在的第五代、第六代的导演的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们都是把一种社会学的揭露作为一种手段,在国际上有所影响,但是,真正的对电影或者文化的理解太弱了。
艾: 因为中国就是那种状态。社会贫困了那么多年,造成种种瘫痪和萎靡,然后忽然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谁先富起来呢?那些投机者先富起来。谁胆大呀?谁有靠山谁胆大。谁是靠山啊?这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流氓社会。
邹: 你觉得是社会问题呢,还是导演的修为不够?
艾: 都有关系,有社会对文化的限制,社会鼓励更差的东西。在前苏联那种高压下,塔可夫斯基能拍那些东西,能说那些话,跟个人有关系。中国没有人,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形成过力量,剩下的就是一统天下的娱乐。只是从娱乐角度去谈会怎样呢?可能性就很小,最后就剩下春节联欢会的相声了。
邹: 一部电影,重要的是反映人性本质的东西,或者能揭露出一个社会的真实状态。那么,中国电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艾: 中国有电影吗?根本就没几个电影,每年能公演的有几个?
邹: 你如何看汪家卫?
艾: 把台湾和香港电影都算上,我看过《色戒》,还有香港武打片什么的,有些片子没法看下去,像汪家卫啊什么的,几分钟就没法看了。
邹: 你看没看过《黑客帝国》?
艾: 看过,我喜欢。香港的那部《无间道》,看的时候我还真的震惊,无论剧本、导演,还是摄影、剪接啊,都有特殊的地方在,很奇怪香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
邹: 香港的警匪片是世界上拍得最好的。
艾: 有一种他们的劲儿,一种不同的语言,那种劲拍出来挺牛的。他们不能谈文化,只能玩没文化,没文化就是他们的文化了,你要装有文化,靠换衣服啊之类,挺恶心的,那种挺傻的。
邹: 我看得最过瘾的电影就是《黑客帝国》,尤其是第二部。并不是一种武打场面给我的启示,它处处透着比较哲理的思辩,据说法国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参与了剧本的写作。我觉得它提示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就是充分地把哲学溶入一部电影,不同常识的人看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喜欢武打场面的,喜欢热闹场面的,看着也很过瘾,喜欢思考的,看它也能看出东西来。
艾: 我没仔细看,觉得是不错的片子。
邹: 黑泽明的电影你喜欢哪部?
艾:《七武士》。《没有季节的小墟》也很喜欢,一个叫花子在垃圾堆上生活,感人。
邹: 大岛渚的片子喜欢吗?《感观王国》。
艾: 那么多年前曾经有过那样的片子出现,怎么还会有《色戒》这样的傻片,就是说你丫到底看过电影没有。后来看《断臂山》,不到十分钟,拍得还好。
邹: 我发现社会主义国家和原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都比较沉重,包括苏联的片子,南斯拉夫的片子。
艾: 这些国家在寻找意义,消费主义国家在否定含义。在否定含义的时候,片子的娱乐性观赏性强。电影的语言涉及到风格,涉及到人对世界的看法。《教父》拍得好,同类片中少有这么好的,它又很好莱坞,地道的好莱坞。
邹: 我感觉好莱坞更多的是产品,而不是作品。
艾: 产品也是作品,作品也是产品。现在设计也是艺术,艺术也是设计,越来越难分。
邹: 但是我觉得作品和产品有一个界限,产品为了销售,首先考虑的是市场。
艾: 产品的可复制性更强。一件作品提供一个多层面的理解,它不必是晦涩的,也有可能是大众欢迎的,这也是可能的。
邹: 你喜欢看记录片吗?
艾: 我不太喜欢记录片。记录片看到的,是它记录的那个现实,那个现实本身决定了它的生命,缺少了人在里面的能力。
邹: 拿一个电影导演和艺术家比较,我个人认为导演要比艺术家更高,因为他控制的东西比艺术家控制画面或者一个装置要困难。
艾: 不是这样的。因为限制大,所以他的自由程度就少了。比如建筑要比雕塑的可能性大,那么同样,它只有一些简单的本质性思考。因为电影始终是在少数人手里,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很少,有些技巧,投资大,所以呢让一帮傻二经营着。
邹: 你有没有想过拍电影?
艾: 想没用。应该是先做再想,想有个鸟用,谁都可能去想。拍是实践,是理解本身,这是重要的。并不是说你想拍的电影具有必要性的时候,含义才具有必要性,它自然就会出现。
邹: 如果你想拍的话,你会从哪个角度拍?
艾: 不知道。可能是没有角度,一个无法解释的状态,建立另一种可能。
(2007月11月21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