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春秋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① 五百多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②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打破七雄并立的格局,彻底终结华夏大地上延续两千余年的"万邦林立",开启了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
然而这新篇章的第一页,只延续了短短的十六年。
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当时,秦朝的疆域已经拓展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③ 版图之阔,亘古未有。但始皇绝对不会料到,他咽气才不过十一个月,"戊卒叫,函谷举",这个正处于极盛期的辉煌帝国,竟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封建王朝兴衰更替,在中国历史中属于常态,本无足奇。怪就怪在秦国能以神话般的速度除灭势均力敌的六大强国,完成开天辟地的统一大业,又在倏然之间灰飞烟灭。其兴何勃,其亡何速,千古独此一例,究竟原因何在?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多余的问题。
秦之速亡,亡于暴政。汉初贾谊所作《过秦论》,有一句经典的总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政之暴虐,紧随秦后而写成的《史记》、《汉书》,都言之凿凿。历代史评、政论家,亦莫不众口一词。秦始皇修长城、起阿房;醉心于领土扩张,无限制地赋役征求。。。总之是民穷财尽,民怨沸腾。
另外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为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内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阿房宫的豪华壮观,以证实秦贵族如何穷奢极欲。一面是高压恐怖下的国民,"刑戮相望於道";一面是奢侈无度的贵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如此"不爱其民",诚如贾谊所言:"(其)亡,不亦宜乎?"
然而,结论真的如此简单吗?被古人写的史书糊弄得多了,越是盖棺定论的事,越是不敢轻信。遍翻青史,掩卷而思,就难免要疑窦丛生。
历史总是胜利者写的。汉朝以反秦起家,加之对法家的敌视,汉代人写秦代的事,究竟有多少出于政治立场,又有多少属于客观事实?
我们先来看看贾谊和杜牧的两篇美文,是为了搞历史研究么? 不是;是为了抒情泡妞么?也不是。要知道,借古讽今可是古代人拿历史来搞政治的惯常手法,读者不能不留些小心。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处的汉文帝时代,正是黄老之术大行其道,儒家靠边站的时候。他自己也遭到元老周勃、灌婴的排挤,下放到长沙,满腹忧怨,郁郁而终。文帝、景帝两朝,"清静无为"的幌子下,贵族骄横不法,君主极权也趋于强化。贾谊故去不久,汉武帝便把皇权专制推向了极致。
了解了这段背景,再看《过秦论》中"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的言语,贾才子到底是在责秦之过,还是在针砭时弊,恐怕就只有会心者才知道了。
而杜牧的《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正是统治上层麻木不仁,骄奢淫逸的晚唐时期。杜牧写作的动机,据他自己说,就是看到 “宝历大起宫室, 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意在警钟长 鸣。
杜牧的文笔堪称美艳绝伦, 可惜阿房仙境的盛景,完全出于想象 - 因为今天考古发掘已经证实,所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直到秦亡之日,还连台基都没有打好。
当然,象贾谊和杜牧这样的一代名士, 总不好轻易冠以大忽悠之嫌。而汉朝人写史,也总不可能全凭空穴来风。毕竟历代史学观点,大都站在他们一边。时至今日,历史表述方法更加科学。关于秦之"无道",主流的意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过秦论》所说的"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二、骄奢淫逸
三、穷兵黩武、
四、力役繁重、
问题是,就算以上的"暴行"皆为事实,可翻开二十四朝历史,又有几代君王不可以适用同样的评语呢? 而他们却大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偏偏秦朝如此短命,良可怪也。
秦兵马俑出土的一件件兵器实物,向我们叙说着当年秦军装备何等精良、阵容何其强壮。在扫荡六合之后,他们雄风未减,"南平百越,北驱匈奴",锐不可当。但面对"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乌合之众,这支军队却一败涂地,三年间被消灭殆尽。这又怎么解释呢?
看来,到底是什么导致秦朝的速亡,谜团远未真正解开。更遑论,人们两千年来坚信不移的这些指控,其实掺有很大的水分。为了探寻云遮雾盖的真相,第一步,有必要先来逐条辩析一下这些"暴政"。
不过,我的目的既不是要为秦始皇辩护,也不是搞什么"密闻揭露"。倒是希望用我蹩脚的解说,庶几,能呈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秦朝。
①《孟子-离娄上》
②《史记-太史公自序》
③《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