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引章学诚的话:
“理大物博,不可殚也。圣人为之立官分守,而文字亦从而纪焉。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书,故官守其书;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领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秦人……以吏为师,则犹官守学业合一之谓也。由秦人以吏为师之言,想见三代盛时,礼以宗伯为师,乐以司乐为师,诗以太师为师,书以外史为师,三易春秋亦若是则已矣,又安有私门之著述哉?”
他这几段话简要清晰地交代了古代学术的起源、古代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还有秦朝以吏为师的历史背景。 从他的话来看,古代的学术和知识都是出自官方的,是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类知识是与掌管各自部门的官员密不可分的,即“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等等。 而知识只有在与国家相关联或由国家保证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合法的,反言之,不由国家保存的知识都是不合法的。
《文史通义》开篇就说:“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就是说六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普通意义上的书籍,而是记录古代国家政教的文献和法典,是至高无上且唯一有价值的文字,这就把它们与一般意义上的书籍区分开来了。三代衰落以后,官失其守,学术从政府中游离出来,成为私人的财富,于是“官府章程、师儒习业,分而为二,以致人自为书,家自为说”,学术和写作全都陷入了衰退。这就是我们乐以称道的诸子百家兴起的时代,而在章学诚眼中其实是衰世。
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他只具有圣贤所传的道统,不具备圣王的治统,所以被称为“素王”,即无冕之王。因此孔子只是“述而不作”,也就是把真理传授给别人,但并不从事写作,因为他没有“作”的资格。 而真正即圣且王的人,古有尧舜,近有周公。所以在章学诚的眼里,周公才是真正的圣王,因为他即有仁德,又身居高位(武王的弟弟),是理想中的“官师合一”的人物,学术和知识由这样的人(和他的政府)来制定和把守,才是合法的有效的,才能不失道之本义。 除此之外,一切人对大道的阐释都是不合法的、危险的、歪曲的学说。
由此联系到秦朝的以吏为师,就可能说得通了。
至于清代的经学,我了解的很少,不敢置喙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理大物博,不可殚也。圣人为之立官分守,而文字亦从而纪焉。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书,故官守其书;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领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秦人……以吏为师,则犹官守学业合一之谓也。由秦人以吏为师之言,想见三代盛时,礼以宗伯为师,乐以司乐为师,诗以太师为师,书以外史为师,三易春秋亦若是则已矣,又安有私门之著述哉?”
他这几段话简要清晰地交代了古代学术的起源、古代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还有秦朝以吏为师的历史背景。 从他的话来看,古代的学术和知识都是出自官方的,是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类知识是与掌管各自部门的官员密不可分的,即“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等等。 而知识只有在与国家相关联或由国家保证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合法的,反言之,不由国家保存的知识都是不合法的。
《文史通义》开篇就说:“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就是说六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普通意义上的书籍,而是记录古代国家政教的文献和法典,是至高无上且唯一有价值的文字,这就把它们与一般意义上的书籍区分开来了。三代衰落以后,官失其守,学术从政府中游离出来,成为私人的财富,于是“官府章程、师儒习业,分而为二,以致人自为书,家自为说”,学术和写作全都陷入了衰退。这就是我们乐以称道的诸子百家兴起的时代,而在章学诚眼中其实是衰世。
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他只具有圣贤所传的道统,不具备圣王的治统,所以被称为“素王”,即无冕之王。因此孔子只是“述而不作”,也就是把真理传授给别人,但并不从事写作,因为他没有“作”的资格。 而真正即圣且王的人,古有尧舜,近有周公。所以在章学诚的眼里,周公才是真正的圣王,因为他即有仁德,又身居高位(武王的弟弟),是理想中的“官师合一”的人物,学术和知识由这样的人(和他的政府)来制定和把守,才是合法的有效的,才能不失道之本义。 除此之外,一切人对大道的阐释都是不合法的、危险的、歪曲的学说。
由此联系到秦朝的以吏为师,就可能说得通了。
至于清代的经学,我了解的很少,不敢置喙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