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人马的损失是直观的,而每次远征匈奴所需的粮草物资,士兵的犒赏,四十年间花掉了多少,就更难以计数了。经济的消耗对西汉社会的影响更是深远而灾难性的。在此仅就匈奴战争开始前后,西汉社会状况作个对比,天壤之别,可见一斑。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初即位之时,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司马迁如此描绘:“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普通百姓几乎人人供得起马匹,甚至聚会时连骑母马的都要受到排斥,被谢绝入内。连街道传达室老大爷都能吃上"粱肉"。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家给人足的图景。
但是53年过去,汉武帝殡天西去之时,由于长期战争,社会和经济都已经千疮百孔:"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四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①。全国人口锐减了近一半。
这就是所谓的"大汉天威"的锦衣下,掩盖不住的窘迫。
说了这么多,那么现在来看看秦始皇的"军事扩张",又是怎样一个状况。
秦军留给后人的印象是作风勇猛,攻击性极强。殊不知,秦军在战术上更注重防御。他们进攻,以防御性的进攻为主。即每临战阵,必先高筑墙,深设防。先立于不可撼动之地,发挥其最突出的远程弩箭的优势给敌巨大杀伤。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秦军就是这样以加大纵深防御,堵住赵国的优势骑兵,最终战胜了势均力敌的45万赵军。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也是采用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于当年就把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秦遂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第二年再次出击,收复原属赵国的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阳山(今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今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仅用两年时间便结束了战争。
关于对秦代兵役过重的指责,我们应该注意到:汉武帝时历次征匈奴的主力军多是征召"良家子",主要成份是自耕农和中小地主。战争的消耗,几乎毁灭了这个作为社会核心基础的阶层,丁壮人口锐减。时人描写当时的惨状:“军旅数起,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防御工事),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 ②
而秦朝在南平百越的军事行动中,则"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等等有案底或被打入另册的的人成军,基本没有触动普通农民阶层。而这些出征的人在平略两广地区后,便得以恢复平民身份,留在当地立户定居,建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把蛮荒之野建设成帝国版图内的行政和经济实体。
由此亦可看出,秦人的对外战争并非是为了炫耀"大秦天威",相反更注重实际的效益。首先,从对匈奴、百越的战争所得土地,大部分是可耕地。如对匈奴战争一告段落,便在河套地区设立九原郡,增置了十四个县,并"徙谪,实之初县"-安置罪谪之人到那里屯垦。两年后再"迁北河榆中三万家"去落户垦种,还每人"拜爵一级"作为奖励③。
同时,把战国时代的燕、赵、秦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建成一条长达万余里的防线,把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广大地区包在国门之内。这样一来,新设郡县不再是拉锯的战场,可以进行正常生产,即便不能成为国家的"粮仓",至少经济上基本可以自给。
与之相较,汉武帝为了打肿脸充胖子,在遥远的荒原大漠上设置戍所屯兵,依赖后方万里转输给养,劳民伤财。两者优劣高下,一望便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死后,匈奴已经请和。汉武帝仍派李广利远征大宛、灭楼兰,掳车师、屠轮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针对匈奴的民族自卫,到这时已演变成一场可耻的侵略战争。其与秦始皇相比,谁更配得上"穷兵黩武" 这一称号呢?
①《汉书·夏侯胜传》
②《汉书·贾捐之传》
③《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初即位之时,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司马迁如此描绘:“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普通百姓几乎人人供得起马匹,甚至聚会时连骑母马的都要受到排斥,被谢绝入内。连街道传达室老大爷都能吃上"粱肉"。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家给人足的图景。
但是53年过去,汉武帝殡天西去之时,由于长期战争,社会和经济都已经千疮百孔:"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四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①。全国人口锐减了近一半。
这就是所谓的"大汉天威"的锦衣下,掩盖不住的窘迫。
说了这么多,那么现在来看看秦始皇的"军事扩张",又是怎样一个状况。
秦军留给后人的印象是作风勇猛,攻击性极强。殊不知,秦军在战术上更注重防御。他们进攻,以防御性的进攻为主。即每临战阵,必先高筑墙,深设防。先立于不可撼动之地,发挥其最突出的远程弩箭的优势给敌巨大杀伤。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秦军就是这样以加大纵深防御,堵住赵国的优势骑兵,最终战胜了势均力敌的45万赵军。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也是采用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于当年就把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秦遂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第二年再次出击,收复原属赵国的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阳山(今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今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仅用两年时间便结束了战争。
关于对秦代兵役过重的指责,我们应该注意到:汉武帝时历次征匈奴的主力军多是征召"良家子",主要成份是自耕农和中小地主。战争的消耗,几乎毁灭了这个作为社会核心基础的阶层,丁壮人口锐减。时人描写当时的惨状:“军旅数起,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防御工事),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 ②
而秦朝在南平百越的军事行动中,则"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等等有案底或被打入另册的的人成军,基本没有触动普通农民阶层。而这些出征的人在平略两广地区后,便得以恢复平民身份,留在当地立户定居,建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把蛮荒之野建设成帝国版图内的行政和经济实体。
由此亦可看出,秦人的对外战争并非是为了炫耀"大秦天威",相反更注重实际的效益。首先,从对匈奴、百越的战争所得土地,大部分是可耕地。如对匈奴战争一告段落,便在河套地区设立九原郡,增置了十四个县,并"徙谪,实之初县"-安置罪谪之人到那里屯垦。两年后再"迁北河榆中三万家"去落户垦种,还每人"拜爵一级"作为奖励③。
同时,把战国时代的燕、赵、秦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建成一条长达万余里的防线,把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广大地区包在国门之内。这样一来,新设郡县不再是拉锯的战场,可以进行正常生产,即便不能成为国家的"粮仓",至少经济上基本可以自给。
与之相较,汉武帝为了打肿脸充胖子,在遥远的荒原大漠上设置戍所屯兵,依赖后方万里转输给养,劳民伤财。两者优劣高下,一望便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死后,匈奴已经请和。汉武帝仍派李广利远征大宛、灭楼兰,掳车师、屠轮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针对匈奴的民族自卫,到这时已演变成一场可耻的侵略战争。其与秦始皇相比,谁更配得上"穷兵黩武" 这一称号呢?
①《汉书·夏侯胜传》
②《汉书·贾捐之传》
③《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