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关于中医现状的一些零星思考(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中医现状的一些零星思考

● 何 昀

  忽然想起写写中医的问题,是源于我的一次切身经历。我的女儿在大约一岁半时起就患了湿疹,起初是在腿上脚上,因为痒,小家伙自己经常挠,搞地皮肤上坑坑疤疤的。领着去看过几次西医,医生给开了药膏,每次摸了药会好几天,但没过多久又复发了。如此过了一年多,到了今年,女儿的脸上和脖子上也开始出现湿疹。医生给换了另一种药膏,但并无大效。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中文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医广告。这位老医生在广告中称自己在中国已经有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而且恰好是儿科大夫。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就带着孩子上门求诊了。这位老医生告诉我,湿疹是小儿常见病,他行医四十多年,几乎每天都会遇见得了湿疹的孩子。老医生又说,中医认为湿疹是体内失调所至,要治好就需要调理,不但要用药,而且需要控制饮食,粮食、蔬菜和肉奶蛋的比例要适当。最后医生给开了药,一共七副药,他吩咐一天煮一副,给孩子分三次服下。

  女儿太小,根本咽不下这么苦的中药。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把药加在浓浓的橘子汁里骗小家伙喝下去。这种混合剂的味道有点怪,但基本上还保持了橘子水的味道。孩子起初也不肯喝,但因为再也没有其它水和,最后渴极了也只好稀里糊涂喝下去。这样服下去的药量其实远远不及医嘱,我们只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如此坚持了两个星期,孩子却再也不愿意喝了,以后见着没加药的橘子水也躲的远远的。我终于决定放弃了,一连几天不再熬药灌药。然而就在这时,我却惊讶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湿疹已经好了很多,脸上早就没有了,手上腿上也渐渐光滑。又过了一个多月,女儿的湿疹完全下去了,到现在几个月过去,尚未发现有复发。我心说:这老中医简直神了!就喝了那么点中药就见效了。

  由此便想到了中医问题。究竟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中医是伪科学么?中医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中医今后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呢?虽然在我本人的这一次经历中,中医的确显示出了它的神奇,取得了西医没能取得的效果,但多年的科学思维训练却让我不得不问这个问题:究竟是老医生医术高超(我在此没有任何对老医术的信誉打折扣的意思。),还是我女儿的结果只是个巧合?

  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就有。在当今的医学界,现代医学,也就是西医,已经毫无疑问取得主导地位。中国自从西风东渐以来,争论最热烈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中西医谁高谁低,而是中医到底是不是骗人,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一句话,中医已经给现代医学逼的快要失去立足之地了。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医在多伦多的收入,就可以看出中医所面临的待遇。

  我曾在网上参与过中西医的讨论,凡自称是医学院里出来的学生,几乎没有不对中医全盘否定的。为中医辩护的一方则大多是如我这样有过一些切身经验,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被中医治好过的。在当今这个以科学为主导的时代,中医最致命的弱点恰是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的起点是阴阳五行的古老学说,这实在与科学无法相容,反对者因此说中医是伪科学。如果一定要说中医里有科学成份,那只能强调中医里面的经验部分。中医实践了上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无疑是丰富的,而这些经验是不容轻易抹煞的。

  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接受了西医,中医只是个辅助,只有西医实在没办法时才去试试中医。但从相反角度看,中医虽然经受了西医的重大挑战,却顽强地挺了过来。现在不但在中国有非常成系统的中医教育体系,而且随着华人移民增加,中医的影响也扩大到了海外。在加拿大就有不止一所中医学校,就读学生中有不少是非华裔。不单是中医,现在有很多“另类医疗”都悄然兴起,在西医遇到局限、以及医药费用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另类医疗给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也正因为另类医疗越来越兴旺,我们才更要做一些慎重考虑。中医不但在理论上与现代医疗科学难以融合,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很多弱点。中医非常注重个人经验,所以看中医一定得找好医生。也因为如此,“祖传秘方、医生世家”都成为吸引患者的卖点。但是个人经验如果不能推广,没有量化、没有普适性,就有流于迷信的危险。很多中医专家都认为,中医未来的出路在于现代化。但是怎么才算中医现代化呢?难道就是平常所说的中西医相结合么?那么又怎样才算中西医相结合呢,是拼盘杂凑、西医不行改中医的实用主义,还是中医药的西化呢?对这些问题目前中医专家们尚未有统一结论。

  中医药西化是当前中医受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当现代医学成为主导之后,国内的中医界做了大量西化的尝试,对中医进行量化分析、在临床上进行严格的对照实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等。但是资深的中医学家反对这样做,认为这种西化改造完全放弃了中医里面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的辨正,放弃了对于人体的总体把握,放弃了在临床治疗时必须掌握的灵活性,一句话,中医的西化就等于放弃了中医的优势,要想发展中医,必须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

  说到底,中西医很难做到平等地结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现在由于西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再加上西药的副作用,使得西方医学界的一些人也开始对另类医学给予重新评价。这对中医来说的确是个鼓舞,一些中医专家甚至乐观地认为中西医结合将成为主导世界的“第三医学”,但是,如果中医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承认,不走西化的路子恐怕还是很难。目前中医上最被外国接受的是针灸,连大多数私营保险公司都把针灸列入保单范围。可是针灸之所以被承认,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实。没有“科学”护驾,针灸仍然会在“迷信”的边上打转转。至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基本概念,实在过于模糊多变,很难想象会被西方医学界广泛接受,以及最终由患者接受。

  不得不说,现在的中医处于一种“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状态。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中医和其它传统医学会有真正复兴的一天,但是目前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中医都只属于从属地位。

  想要振兴中医的人必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中医行业?如何吸引资本来投资中医?

  在西方国家,你必须在学业上非常优秀才能去学医!相比之下,中国人当中有几个学业优秀的会主动去学中医?我们这些华人家长,又有几个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中医学校?再看看中医诊所,有哪个能跟那些西医诊所相比?没有人才,没有资金,中医又如何发展呢?中医非常倚重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如果病人都是在求西医不得的情况下才去看中医,那么求诊人数肯定少,医生的经验又怎么积累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关于中医现状的一些零星思考(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中医现状的一些零星思考

    ● 何 昀

      忽然想起写写中医的问题,是源于我的一次切身经历。我的女儿在大约一岁半时起就患了湿疹,起初是在腿上脚上,因为痒,小家伙自己经常挠,搞地皮肤上坑坑疤疤的。领着去看过几次西医,医生给开了药膏,每次摸了药会好几天,但没过多久又复发了。如此过了一年多,到了今年,女儿的脸上和脖子上也开始出现湿疹。医生给换了另一种药膏,但并无大效。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中文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医广告。这位老医生在广告中称自己在中国已经有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而且恰好是儿科大夫。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就带着孩子上门求诊了。这位老医生告诉我,湿疹是小儿常见病,他行医四十多年,几乎每天都会遇见得了湿疹的孩子。老医生又说,中医认为湿疹是体内失调所至,要治好就需要调理,不但要用药,而且需要控制饮食,粮食、蔬菜和肉奶蛋的比例要适当。最后医生给开了药,一共七副药,他吩咐一天煮一副,给孩子分三次服下。

      女儿太小,根本咽不下这么苦的中药。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把药加在浓浓的橘子汁里骗小家伙喝下去。这种混合剂的味道有点怪,但基本上还保持了橘子水的味道。孩子起初也不肯喝,但因为再也没有其它水和,最后渴极了也只好稀里糊涂喝下去。这样服下去的药量其实远远不及医嘱,我们只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如此坚持了两个星期,孩子却再也不愿意喝了,以后见着没加药的橘子水也躲的远远的。我终于决定放弃了,一连几天不再熬药灌药。然而就在这时,我却惊讶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湿疹已经好了很多,脸上早就没有了,手上腿上也渐渐光滑。又过了一个多月,女儿的湿疹完全下去了,到现在几个月过去,尚未发现有复发。我心说:这老中医简直神了!就喝了那么点中药就见效了。

      由此便想到了中医问题。究竟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中医是伪科学么?中医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中医今后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呢?虽然在我本人的这一次经历中,中医的确显示出了它的神奇,取得了西医没能取得的效果,但多年的科学思维训练却让我不得不问这个问题:究竟是老医生医术高超(我在此没有任何对老医术的信誉打折扣的意思。),还是我女儿的结果只是个巧合?

      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就有。在当今的医学界,现代医学,也就是西医,已经毫无疑问取得主导地位。中国自从西风东渐以来,争论最热烈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中西医谁高谁低,而是中医到底是不是骗人,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一句话,中医已经给现代医学逼的快要失去立足之地了。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医在多伦多的收入,就可以看出中医所面临的待遇。

      我曾在网上参与过中西医的讨论,凡自称是医学院里出来的学生,几乎没有不对中医全盘否定的。为中医辩护的一方则大多是如我这样有过一些切身经验,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被中医治好过的。在当今这个以科学为主导的时代,中医最致命的弱点恰是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的起点是阴阳五行的古老学说,这实在与科学无法相容,反对者因此说中医是伪科学。如果一定要说中医里有科学成份,那只能强调中医里面的经验部分。中医实践了上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无疑是丰富的,而这些经验是不容轻易抹煞的。

      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接受了西医,中医只是个辅助,只有西医实在没办法时才去试试中医。但从相反角度看,中医虽然经受了西医的重大挑战,却顽强地挺了过来。现在不但在中国有非常成系统的中医教育体系,而且随着华人移民增加,中医的影响也扩大到了海外。在加拿大就有不止一所中医学校,就读学生中有不少是非华裔。不单是中医,现在有很多“另类医疗”都悄然兴起,在西医遇到局限、以及医药费用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另类医疗给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也正因为另类医疗越来越兴旺,我们才更要做一些慎重考虑。中医不但在理论上与现代医疗科学难以融合,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很多弱点。中医非常注重个人经验,所以看中医一定得找好医生。也因为如此,“祖传秘方、医生世家”都成为吸引患者的卖点。但是个人经验如果不能推广,没有量化、没有普适性,就有流于迷信的危险。很多中医专家都认为,中医未来的出路在于现代化。但是怎么才算中医现代化呢?难道就是平常所说的中西医相结合么?那么又怎样才算中西医相结合呢,是拼盘杂凑、西医不行改中医的实用主义,还是中医药的西化呢?对这些问题目前中医专家们尚未有统一结论。

      中医药西化是当前中医受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当现代医学成为主导之后,国内的中医界做了大量西化的尝试,对中医进行量化分析、在临床上进行严格的对照实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等。但是资深的中医学家反对这样做,认为这种西化改造完全放弃了中医里面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的辨正,放弃了对于人体的总体把握,放弃了在临床治疗时必须掌握的灵活性,一句话,中医的西化就等于放弃了中医的优势,要想发展中医,必须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

      说到底,中西医很难做到平等地结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现在由于西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再加上西药的副作用,使得西方医学界的一些人也开始对另类医学给予重新评价。这对中医来说的确是个鼓舞,一些中医专家甚至乐观地认为中西医结合将成为主导世界的“第三医学”,但是,如果中医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承认,不走西化的路子恐怕还是很难。目前中医上最被外国接受的是针灸,连大多数私营保险公司都把针灸列入保单范围。可是针灸之所以被承认,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实。没有“科学”护驾,针灸仍然会在“迷信”的边上打转转。至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基本概念,实在过于模糊多变,很难想象会被西方医学界广泛接受,以及最终由患者接受。

      不得不说,现在的中医处于一种“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状态。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中医和其它传统医学会有真正复兴的一天,但是目前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中医都只属于从属地位。

      想要振兴中医的人必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中医行业?如何吸引资本来投资中医?

      在西方国家,你必须在学业上非常优秀才能去学医!相比之下,中国人当中有几个学业优秀的会主动去学中医?我们这些华人家长,又有几个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中医学校?再看看中医诊所,有哪个能跟那些西医诊所相比?没有人才,没有资金,中医又如何发展呢?中医非常倚重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如果病人都是在求西医不得的情况下才去看中医,那么求诊人数肯定少,医生的经验又怎么积累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在俺的家乡广东东部地区, 中医是非常popular的, 口碑好的中医师赚钱很多.
      • 你该不会也是俺老乡吧?俺是汕头的
        • 俺也是. :)
    • 中医?...可以治病救人....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当年西医在对付大规模疾病时的功劳是无法比的.....
    • 见着中医我就批。
      尤其这个作者举的他的孩子的例子,简直无稽之谈,湿疹这个现象,发生
      在几乎每个孩子中间,中医5000年,有什么成形的药嘛?没有!这个中医
      来个方,那个出个药,有真正管用的嘛?没有!然后他们说这需要辨证,
      需要一个个调理,试问,西医用的激素要调理嘛?可是对每个孩子都有效,
      激素当然不能多用,不能久用,可是现实是,用上一段时间,孩子自身的
      抵抗力免疫力提高了,湿疹就自然消失了,这个激素的目的也达到了,中医
      什么药,乱七八糟的成分,很多本身就是引起孩子过敏的过敏源(中医根本
      就没有过敏这个概念,动不动就调养);作者这个给孩子吃中药的行为,本身就可能在孩子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好前刺激破坏它,给将来的体质造成
      伤害,本来不需要治就好的毛病,都归到中医的功劳,可怜可笑。
      • 说你没知识吧,不太好听。激素类药膏治湿疹有用上六七年都不好的。
        • 医生没有告诉你湿疹是治不好的?还是你自己没理解。
          缓解症状懂不懂?
          • 医生没告诉你人治来治去还是要死掉的?
            早晚的事!
      • 您说的正好相反了.
        中医强调从整体上看问题, 一般而言中医效果会比较缓.

        另外, 中医的体系是非常全面系统的, 成形的药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当前有完整的中医药典, 是从历史上的医书上整理来的.

        说个真事. 大约清末民初时, 我们那里, 一个穷人要当一本医药书(书里好像就一张药方!), 没有哪个当铺愿意接, 但是最后还是有一个当铺接了. 之后穷人果然没有去赎回那本书. 当铺老板就按照书里的方子, 制造了药丸卖. 因为药效好结果大发其财.
        • 难道西医不强调整体?现在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西医不 一样强调生活和饮食的合理性,和中医的养生有多大区别?你说的药典,是 好事啊,西药现在这么贵,中药好用,西药还有活路嘛?
          对于常见疾病,如果你中药有真的很好的药,你不成了‘清末民国’的
          大财主了?成本那么低,疗效那么好,西药还能打入中国嘛?而我们看
          到的现实是什么呢?
          你那个例子也好笑,我以为这次让人给扁了,原来还是义和团时代的事,
          这个我也听‘当事人’说过,说他年轻时,确实看到过轻功高手,吃下
          5斤西瓜,一称体重,只有三两,可惜这个功夫失传了。失传的好,不然
          要闹大笑话的。
          • 人家说中医好,不等于说西医不好。两个各有千秋,互相补充行不行?
            • 对, 就象描述一个平面可以有直角座标系和圆角座标系, 中医西医其实就是反映人体的两个不同体系.
              • 那如果是一个理论的不同阶段呢?或者这两个理论干脆就是互相冲突的。
        • 各种类似的故事、传说到处都是,可就是没有系统。看病就靠碰运气。
          • 俺曾经看了一些中医的入门书, 感受是, 中医理论的系统化程度非常之高. 当然, 我们不能从西医的角度来解释中医的术语.
      • 同意,中医就是没法系统化,规格化。拿个案来说事,FLG可能比中医还牛呢。
      • 从来不看中医,也不信中医。朋友中去看中医的,只要身体不好,男的一律是肾亏,要补,要调理,放屁,坚持跑步两个月全没事了
      • 西医起码有个标准,什么病用什么药,开错了可以找医生算账。可中医有什么?云山雾罩的,好多所谓的祖传秘方也根本不让你看,谁知道吃了些什么,而且会不会过敏,会不会有其他副作用,也没有人研究
    • 新东方(北京)有个罗永浩的讲师发表过有关中医的评论,是一段MP3录音,放在URL (更多的其它可笑评论在PIC链接中)
    • 中医在西方的地位
    • 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


      记者:杨猛
      北京科技报: 2005年04月06日

        近日,本报刊发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看
      待中药》。在文章中,方舟子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直接提出了
      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重型炸弹”在读者和一批关注中
      医中药的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审视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医中
      药应该如何辨证的发扬继承?方舟子的观点是“哗众取宠”还是
      过于偏激?他的观点有没有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就相关问题
      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如何看待中药千百年来的流传?难道这么多年的传统
      没有一点疗效?

        方舟子: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
      必定有效。风水、算命、巫术同样流传了千百年。不过我们对传
      统医术不妨宽容一些。我并不全盘否定所有这些药物的疗效,有
      的可能有效,但是更多的则是以讹传讹。在长期摸索中人们有时
      会真的发现有效的药物,但是是否真正有效、有效成分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都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

        记者:你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没有疗效,还是只是认为部分中
      药没有疗效?

        方舟子:如上所述,我认为某些中药可能有疗效,但是这必
      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在这么做之前,我本人不
      相信任何中药的疗效,不会为了治病或健身而去服用任何中药。

        记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吃了银翘这些中药片剂,感到的
      确起到了作用,这个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方舟子:患者吃了某种中药片剂后感到有用,虽然不能完全
      排除某些中药的确含有有效成分,但是更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或者是添加的西药成分在起作用。

        就拿银翘片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银翘片大多添加了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的西
      药,你感冒后吃银翘片,觉得症状缓解,实际上是这些西药在起
      作用。对银翘片中添加的西药成分,有的厂商会在成分中标明
      (例如通化金马药业集团出产的维C银翘片),更多的则没有标
      明,例如广州众胜药厂出产的维C银翘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
      品检验局检测出含有未标明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顺便
      说一下,北京同仁堂出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
      验局查出砷的含量偏高,长期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

        记者:心理暗示作用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怎么能证明有些
      人吃中药不管用而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方舟子:医学界公认,对许多疾病来说,给患者吃不含有药
      性成分的“安慰剂”(一般用淀粉制作),但是让他误以为是药
      物,那么,相当一部分患者也会因此痊愈,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前些年很流行的发功治病、特异功能治病,其实也是利用心理暗
      示的作用。要证明某种药物是否有效还是心理暗示的结果,需要
      做一个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将同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
      组服药物,一组服安慰剂,最后统计治愈(或好转)的比例,如
      果药物组的治愈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我们才能确定该药物有
      疗效。

        记者:中医中药被称为国粹,现在其他国家也有涉及。据你
      了解,国外比如美国对中医药的疗效问题持什么态度?

        方舟子:中医药在其他国家主要也是在华人中间流行。国内
      那些中医药如何扬威海外的报道,都是自吹自擂。美国医学界对
      中医药的疗效持否定、怀疑态度。中医药和其他不被医学界承认
      的民间医术,作为民间“另类医学”的一部分而存在。

        有一些研究人员试图从中草药中发现新药,但是美国食物药
      品管理局(FDA)迄今没有批准任何中药上市。在美国销售的中
      药都是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的,如果宣称对什么病有疗效,属于
      虚假宣传,会受到处罚。

        记者:你在文章中也写道:“但是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
      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
      我想请教,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医中药的疗效?

        方舟子: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有其价值,但是没有
      那么神,可以作为某种辅助治疗方法。例如可以镇痛。这方面国
      外生物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发明了模拟针灸的“安
      慰针”,能够对针灸进行盲法测试,所以可以确定它对某些疾病
      有一些治疗效果,而不是完全依赖心理暗示。对针灸作用机理也
      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针灸能镇痛,是因为刺激某些穴位能促使神
      经系统分泌有镇痛效果的神经递质。这和什么“经络”没有任何
      关系。实际上,国外对针灸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不符合“经
      络”的预测。

        至于中药,我不知道有哪一个处方已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
      (上千人参与、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测试),只听说有个别的处
      方在做二期临床试验,所以对其疗效都只能存疑。如果以“个体
      化治疗”为借口自欺欺人,拒绝临床试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记者: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就是“经验医学”,而现代医学比
      如西医,一个显著的特点却是“量化”,比如药片的成分精确到
      很小的剂量,还有毒副作用也有标示,你认为中医药要达到这一
      步,还需要做什么?

        方舟子:由于中药的疗效、毒副作用不明,那么对待它就要
      像对待新药开发一样,进行药理、毒理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动
      物实验、一到三期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阶段,遵循世界
      医学界公认的安慰剂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试验原则,确
      定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承认。

        真正要做到量化,则必须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例如从麻黄
      提取的麻黄碱、从青蒿提取的青蒿素,是极少数已被公认的成功
      例子。抗疟疾良药青蒿素一直被当成开发中药的范例,其实它的
      研发只和中药沾了点边。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
      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但是中医用于治疗疟疾的
      传统方剂青蒿鳖甲煎却对疟疾无效,因为煎煮破坏了青蒿素的化
      学结构,失去了药效。几十年的研究才得到这么一种药物,说明
      从中草药发现新药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大。

        有一段时间世界各大药厂很热衷于从草药中开发新药,但是
      也由于效率太低、获益不大,目前已渐渐冷却。在分子水平上进
      行药物设计和筛选是新药开发的趋势。

        顺便说一下,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西医应该用于
      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医术。现代医学虽然是从
      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
      的共同财富,包括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既然我们不再
      把科学成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